Handel - Allegro 2nd movt Suite in G minor HWV441 正體中文版

Background

樂曲背景

這首快板取自約 1733 年所發行的一套大鍵琴的組曲.組曲在當時是很普遍的音樂種類,通常是使用舞曲的格式且遵循標準排列順序.

這首組曲總共有七個樂章(阿勒曼舞曲 - 快板 - 庫朗 - 詠嘆調 - 小步舞曲 - 嘉禾舞曲 - 基格).這首快板並不源自於舞曲,它比較像是介於庫朗(然而它是三拍子的)與像是即興的前奏曲,而前奏曲在當時是以和弦與音階為基礎.

這些前奏曲可以追朔到從前魯特琴手在調完樂器的音後到開始表演節目前,需要檢查其不同的和聲,因此這個種類才會有延伸的琵音和弦.

這裡有個巴洛克的魯特琴表演,本樂曲是由魏斯 Weiss 所寫,而他與韓德爾是同年代的.

Pupil Match & Suitability

適合演奏本曲的學生

本樂曲對於許多教學目的都非常棒.它可以拿來鼓勵接觸巴洛克風格的即興 ; 拿來展現和弦進行如何建構起這類型的音樂 ; 拿來示範它如何讓一個人的音階及琵音更活潑生動 ; 拿來練習裝飾音 ; 拿來檢視音樂的想法如何被溶入一件作品 ; 拿來表現無止盡同音值的音符如何被排列在樂句中.

任何學生如此開放廣闊地學習並在課堂上實踐這些課題將能從本樂曲中得到真正的成就感.

如果一個學生很容易陷入逐個音符的細節或是左手的發展無法落後右手太多,它將不是個適合演奏的選項.

Style & Tempo

風格及速度

巴洛克鍵盤組曲是所有作曲家展現其在知名舞曲格式之獨創性的最佳方式.它在組曲中與其他的樂器有直接的相似處且有豐富的題材可以提供學生欣賞發掘.

試試 Telemann 的鍵盤組曲(這裡有許多有助益又清楚的舞曲種類的範例由 George Gifford 錄製的 “Per Chiesa et Per Camera”,Meridian label).

請聆聽 Stella Matutina 室內樂團所帶來的 - Sonata per Chiesa et Camera


Phrasing & Articulation

樂句及觸鍵

本樂曲展現巴洛克音樂省略的樂句和終止式的避免.第一個完全終止是在第 6 小節但是樂句的分界要避免有十六分音符中斷的危險.

第一句較明顯的樂句應該在第 2 小節的中段,音樂轉進到新的模進時.在那之後一直到第 6 小節就沒有機會可以休息了.

之後可以想成每二小節一句直到雙小節線前更多華麗的音階.在第二樂段中音樂題材的重製將可以表現出相似的樂句分段方式.

依照目前這類型音樂的觸鍵慣例是從大鍵琴的技巧衍生出來的,而它的確也適用於此:八分音符要輕輕地斷開而十六分音符則是儘量 “離開琴鍵” 而不是全然的圓滑.

Tone & Texture

音色及織度

這裡的織度選擇了二聲部的對位法及分解和弦.左手大多時候扮演著對等的角色而非伴奏,所以它像是在第 6 - 8 小節中它所製造出來的效果比較像是迴音.

在第 1 - 4 小節及其他相似的地方,即是有連結線在分解和弦之上的部分,鋼琴比起大鍵琴的音色更能提供一個歌唱般的音色,特別是遇到較安靜的和弦時(想像如果您彈的這個織度是舒曼寫的).

在這場演出中的音色表現是以大鍵琴為基礎,不過還是可以在捨棄其他可能性前先嘗試看看(像是剛剛提的舒曼,或是踏板的運用).

音色,彈奏的織度及觸鍵在本樂曲中都是息息相關的.請聆聽以上示範及解說的音訊檔.

Technique

演奏技巧

在本樂曲中,右手需要敏捷地將和弦及音階結合,加上一些容易失誤的裝飾音.基本上就是需要確實,控制及平均.在裝飾音處可能會出現一些緊張感則是需要在非常放鬆的情況下緩慢練習.

如何達到手指的靈敏度是需要平時的練習及暖手.彈奏這首樂曲前的暖手運動最好是彈奏分解的三度音階,而非像是第 9 小節的音型.

Fingering

演奏指法

讀譜記得要比彈奏還快,特別是右手的連結音符需要在一個和弦之上保持住,接下去還有個更高的音符出現 - 第 1 小節中的第一個音符正是第一個例子:G 音一定要用第 4 指而非第 5 指,才能彈奏接下來的 B 音.然而,沒有必要在每個連結音之後嘗試作圓滑奏,一個小的中斷可以幫助樂句的形成還能提供輕盈感.

在第 9 小節中下行的分解三度音,有二種主要的可能性來完成每個彈奏二次的模進(從第二拍的 A 音開始):4 2 3 1 3 1 (4..) 或者是 5 3 4 2 3 1(5...).

在這之前的後起拍和第 9 小節的頭五個十六分音符可以用 1 4 3 2 3 1 3 1 或 2 5 4 3 4 2 3 1.如果學生比較偏好使用較有力氣的手指則不一定要堅持用通常我們在彈 “間隔三度” 音階時所用來完成圓滑奏的第 5 指.

Ornamentation

裝飾音

本樂曲中運用到多種不同的裝飾音,都是由右手彈奏:第一個是簡單的逆漣音(例如第 3 小節等等).

在第 6 小節在 A 音的四分音符可以從上面的音開始三十二分音符的震音,結束時可以加上或不加上一個迴音.

第 10 小節的震音則是一個從上方的音符開始的簡短震動.

另一個相似的裝飾音則是出現在第 19 - 20 小節的四分音符上.

Pedalling

踏板方式

一直以來在鋼琴上表現巴洛克鍵盤音樂,使用踏板是被認為不恰當的,因為在大鍵琴及古鋼琴上並沒有這項功能.

然而到了 19 及 20 世紀初,沒人認為運用鋼琴所有的功能在早期的音樂上有任何不妥.在本樂曲就可以試圖用一個更 “ 鋼琴的風格” 來重新詮釋,像是在分解和弦上可以運用踏板給予較多的厚實感.

如果將一些原本我們認為不該加上踏板的樂段,在現代鋼琴上重新建構另一個可靠的規範(相較於在大鍵琴的基礎上),亦將會是有趣的.

Teaching Strategies

教學方法

在本樂曲中全面性的教學,有許多令人興奮的可能性.頭二個小節有不完全終止,所以學生可以運用其現有的和弦與轉位的知識.這可以引導我們移調到更多學生有能力彈奏的其他調性 - 從 D 大調開始,它是在下個重覆的小節中出現.他們可以在諸如此類的小節中發掘,也可以找尋一些不完全相似的小節,然後討論這些小節的相異處.裡頭所用到的和弦及調性可以被找,被命名,被以塊狀或是琵音彈奏.

整個和弦的架構亦可以被輕鬆愉快地拿來作巴洛克風格的即興練習:學生可以先計劃一個和弦進行,可能可以包含轉調,並且利用第一小節的方式執行.五度音的循環亦可以被帶進來,像是在第 3 - 5 小節中所見,學生還可以發現後起拍是如何被拿來連結一連串的和弦.之後他們可以自行發明他們自己的五度循環行進,並且如果能發現如何將這個循環停止將會很有趣!

第 8 - 10 小節中,由後起拍所銜接進入的音階模式將引導我們到一個含裝飾音的終止式,再延伸重覆到第 11 - 14 小節,在這邊可以是個不錯的移調及即興的題材.藉此可以充份理解本樂曲簡單的塊狀結構及一個巴洛克音樂家的即興進行是如何完成的.

在花費這麼多時間在這上面時,學習音符時就會容易許多,而學生將需要放慢速度練習以求有自信的指法及十六分音符的良好控制力.特別是,每個模式的連接點更是要特別花心思,它們才不會變成固定會遲疑的點

Practice Tips

練習小秘訣

在享受完即興與發掘的過程後,本樂曲的學習將會重新回到整體的細節,甚至要在緩慢的速度中運用正確的觸鍵.

還要花些時間在確保音符的平均度,可以嘗試的方式如附點的十六分音符及 scotch-snap(一短音緊接著附點的長音).

將分解和弦以塊狀的方式彈奏以練習手部位置的移動.

早點練習裝飾音,緩慢且準確的計算出正確的時值.這可以即時而非之後才將這些特別的音符放進它們所屬的位置.也可以讓它們在被彈奏出來時不會有緊張感.

Troubleshooting

解決疑難雜症

維持十六分音符持續行進的能力可能會在加速到表演該有的速度時略顯蹣跚.

一個防止此類問題發生的方式是搭配節拍器,從一個完全能掌控的速度開始慢慢往上加.然而這是一條很冗長乏味的路,所以如果不會造成困擾,偶而也可以先嘗試一個高危險的速度,再看看會在哪邊受挫.

然後再針對這些地方.避免變成 “練習錯誤”,這個方式不應該被使用過度 - 每個發現弱點的嘗試,在開始任何其他的速度前都要有緊接的補救練習.

Final Performance

演出的階段

韓德爾的 Allegro from Suite in G HWV 441,第六級 - 請欣賞由 Richter 所 演出的片段.

一個特優等級的演出將能夠表現演出者在這段音樂上全然的享受.在技巧的使用上是輕鬆的,包括幫音樂增色不少的裝飾音及對演出的影響力.即便是在鋼琴上演出,還是能表現出它大鍵琴的本質與原有的輕巧,還有小心處理的織度,音量及觸鍵.另一種演出,雖是不同但是同樣令人讚嘆,將是可以利用現代的鋼琴去發掘各種織度的可能性,加上謹慎思考的音量調整,樂句及觸鍵的處理帶出比韓德爾時代的器樂音樂更寬闊的音響效果.

一個好的演出則是能夠將音樂的明亮對比表現出來.有樂句形成且與其風格相符,與大鍵琴及古鋼琴的音響效果亦相符.裝飾音的處理完善且符合其風格.在持續性與多變性上的平衡,展現出對整體結構的理解.整個演出有被賦與精神且有自信.

一個完整的演出將擁有良好的動力,音符流暢.有些不錯的樂句及音量對比.裝飾音不會中斷音樂(極可能是取消一些裝飾音來確保音樂不中斷).整體的感覺將是一首有結構性的音樂與其應有的風格

^ Top